江投集团:“产改”让职工队伍优起来、强起来、燃起来

更新时间:2023-11-05 09:50:00

点击次数:2948

作者:管理员

江投集团启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以来,积极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高质量发展对高素质产业工人的迫切需求,主动把提升职工素质作为产改的重大课题、重要契机,着力通过“精育才、勤炼才、善用才”三个举措,推动集团产业工人队伍“优起来、强起来、燃起来”,为集团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精育才”让人才队伍“优起来”

岗位培养有实效。大力实施了职业技能提升行动,针对企业发展所需、项目攻关所急,分类别、分层次开展专业技能培训,进一步提高了职工精准操作、精细管理等实战水平。投入近5000万元建立各级各类实训基地15个,含省级培训基地2个,制度化、常态化组织一线技术工人、班组长培训,推动各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规范化、流程化。广泛开展新型师带徒,以“带、学、考、评、奖”五步法,让新员工快速成长,近年各企业结成师徒1067对,出师778人。

培训资源更实用。江投集团与全国20余所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就技能培训、学历提升等开展合作,广泛建立“职工夜校”,推动产业工人技能和素质同步提升,446人通过校企合作提升了学历。充分利用“技能强国”“链工宝”等互联网平台资源,让职工时时可学习、处处可练兵;搭建富含20余万册书刊的集团职工电子书屋,为考证考级职工购买网络课程,满足职工多样化、个性化学习需求。

素质能力再提升。搭建“高端论坛”,借助“最强大脑”拓展职工视野、开阔发展眼界、领望前沿趋势、唤醒内在自觉,近年来举办院士讲坛8次,教授授课近100次,启发催生了一批数字化、智能化等新兴产业。举办“职工讲堂”784期,让职工轮流走上讲台,在打磨课程、互动反馈中扩展知识、精进技能,打造职工自己的“百家讲坛”。实施“走出去”战略,选派近3000名优秀产业工人到大型央企、国企及政府部门学习管理新理念、生产新技能、产业新动向,有效促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对标跨越、提质提速。

“勤炼才”让人才队伍“强起来”

同岗竞技强素质。坚持以赛促学、以赛提能、以赛炼才。近年来,定期举办同岗竞技、比武练兵等各类劳动与技能竞赛300余场,1.3万人次参赛,743人通过竞赛提升了技能等级;大力开展学思想、学法律、学制度、学技术等各类知识竞赛200余次,参与人数1.8万人,进一步提高了职工的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在全集团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同行比武展风采。注重在国内同行大比武中拉练队伍、检验水平、对标提升,在“天工杯”“张良杯”等技术竞赛中斩获国家级竞赛一等奖2个、二等奖2个;积极参与省内外同行业技术交流比武并屡获佳绩,在切磋中取长补短,提升技能和管理水平。

同台打擂亮实绩。高标准举办技术创新大赛,组织集团各企业众多科技项目、各类创新人才同台比拼,大兴“工具改善、工艺改良、技术改进、设备改造”技术革新之风,加快创新成果孵化和应用,近年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创新成果奖项34项,授权专利808项(其中发明专利60项),为企业降本增效上亿元。

“善用才”让人才队伍“燃起来”

流动机制更为灵活。通过重大需求“发榜”、不拘一格“选帅”,推动各类人才内外互通、上下流动1058人,充分释放“揭榜挂帅”的鲶鱼效应,持续激发人才活力。围绕省委省政府部署的数字经济、能源保供和环境保护等重大工程项目,依托集团“能源、环保、数字”三大研究院科研平台,以良好的创业环境、灵活的用人机制,吸引博士12人、硕士200余人,一批批科研技术成果竞相涌现。

发展通道更加多元。探索实施管理、技术、技能、操作、项目经理等多职业发展序列,健全“个性化培养”“通岗培训”“党务+骨干双培养”等人才培养模式,搭建职工职业发展“立交桥”。通过上派下挂、轮岗锻炼、跨行业交流等方式,让各类人才在合适的位置发挥自身最大价值。近年来一线技术人员晋升各级企业中层及以上管理岗位283名,岗位流动率年度增长5%,极大激发了产业工人技能报企的积极性。

建功立业更有活力。为全面推动劳模工匠等技术骨干作示范、勇争先,引领激发全员创新创效,实施了“星火燎原”工程。推动全体在岗劳模工匠应建尽建创新工作室(“星火”工程)和各部室、各班组全覆盖建立“创新创效小组”(“燎原”工程),逐步实现创新由单个自发行为转变为全员自觉行动。通过在岗位上“找题”、在讨论中“开题”、在实践中“解题”方式,大力开展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开放创新,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打造多主体参与、多要素投入的多元价值创新创造策源地,已创建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113个、创新创效小组1300个,发布“五小”成果350项,产生直接经济效益7600万元,创新活力日益迸发。